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492次
杨树皮(《梅师集验方》)。
祛风散瘀、祛痰。治风痹、脚气、跌打瘀血、妊娠痢疾、牙痛、口疮。 《唐本草》:'主治慢性风致脚气,肢体呆滞,毒气易行于肌肤,痰癖等,与酒渍同服。 ’《本草拾遗》:‘去风痹积血,跌打损伤,筋骨血竭,疼痛难忍,风肿肌肤,五棵树调成汤,擦患处。 ’《日华子本草》:‘治损伤血瘀,须与酒同服。此汤可强筋壮骨。 '《纲目》:'煎水加盐漱口,治疗口疮。 '
内服:煎汤,13两;或浸泡在酒中。外用:漱口或泡水。
《雷公炮炙论》:‘用铜刀刮粗树皮蒸熟的杨树皮,从现在到结束,装进布袋里,挂在屋子东边晾干。 '
苦,寒。
《唐本草》:‘味苦,无毒。 '
《日华子本草》:‘味酸寒。 '
《纲目》:'苦、寒,无毒。 '
归经_肾经
全年均可采收,但多在秋、冬季采伐兼作时采收。趁新鲜剥皮,在阳光下晒干。
乔木。长达25厘米。树皮光滑;灰褐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皇冠是圆的。小枝呈圆柱形,光滑,黄褐色,芽被短柔毛。芽呈卵形或椭圆形,无毛,微粘。中间和交替;叶柄侧面扁平,长2-6厘米;叶三角状卵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长3-6厘米,先端钝,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波状浅齿,萌生枝大,叶,三角形卵形,下面被短柔毛,花序轴上疏生或密生毛;棕色苞片,掌状浅裂,边缘有长毛;雄花花序长5-9厘米,雄蕊5-12枚,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厘米;子房圆锥形,柱头有2深裂片,淡红色。果序长12厘米;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毫米,有短柄,2裂片。花期为3月至4月,果期为4月至5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海拔1200-3800m的山坡、山脊、山谷中,常形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西藏等地。
是杨柳科植物白杨的树皮。
来自1.《唐本草》。 2.《本草图经》:杨树,过去在其产地州没有记录,但今天随处可见。植株很大,叶子圆如梨子。皮色洁白,木如杨树,故名白杨。 3、《本草衍义》:陕西白杨树很多。雍、瑶之间的人们建造房屋,所以这些树很多。然而,它很容易扎根。砍伐木材后,将碎块放入土壤中,扎根,因此很容易繁殖。常植于墓葬中、人家房前、房后、小路两旁,土地适宜。风来了,叶子发出大雨的声音,叶茎发出这样的声音。也有人说,如果没有风,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长官涌、药尖对它很熟悉,但当风轻柔、风吹散时,它的叶子就会孤独、枯死。
治颈瘿:米三斗,熟,取圆叶白杨皮十二两,避风,切,加水五升,煮二升,浸泡曲粉五两,照常酿酒,一次服一杯,每日再服。 (《外台》)
治妊娠腹泻:杨树皮一斤。切细,用水一升煮二小升,分三服。 (《千金方》)
治牙痛:白杨树皮加醋煎服。 (《梅师集验方》)
别名台湾海桐功效活血化瘀。可用于治疗闭经、肿块、出血、小儿疳积、流行性腮腺炎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理气血,调经”。…
别名刺槐内皂苷功效祛除顽痰,清除油腻污垢。治咳嗽痰多,痢疾,肠风,大便毒,头疮,疥疮。《纲目》:‘祛风湿、泄泻、便血、疮…
别名大柴胡,银柴胡,马兰头(《贵州民间药物》)。功效发汗缓解症状,理气止痛。性味性凉,微苦、辛。加工采集夏季收获。植物形…
功效清热消肿。治咽喉肿痛、痈肿、跌打损伤。《药性考》:'捣汁治咽喉肿痛。'《陆川本草》:“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肿胀。”捣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