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品类 >

中国茶都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春季)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922次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

关于“十二五”期间建设“杭州茶都”的实施意见

中国茶都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春季)

杭府办[2011]2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确立杭州“中国茶都”地位,充分发挥杭州茶产业和茶文化优势,彰显城市特色和品位,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现提出推进“杭州茶都”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杭州茶都建设和长远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与有序推进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城乡协调。根据茶叶原产地,开展茶叶、茶叶市场、茶文化、茶产业等门类发展研究,打造优质茶产品,凸显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形象,充分展示生态、经济三、茶产业的社会文化文化功能。养生功能将不断扩大“杭州茶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杭州城市“软实力”提升、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底,杭州将建成茶文化名城、茶产业强市、茶旅游城市,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和会展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一)茶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51万亩,茶叶产量3.37万吨,总产值24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5.5%、10.5%和27%。茶产业占比超过11%占农业总产值。

(二)茶叶市场更加繁荣。全市茶叶市场整合完善取得重大进展,正在积极打造更加完善、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华御茶街”。

(三)茶叶节展活动更加活跃。让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更具特色,力争将国际茶大会永久落户杭州,把杭州建设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茶节会展中心。

(四)茶叶品牌建设更加响亮。将西湖龙井打造成全国公共品牌价值最高、让消费者真正放心的品牌,将杭州“十大名茶”培育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

(五)茶馆(建筑)业更加繁荣。培育茶馆(楼)知名品牌,建设四星级、五星级茶馆(楼)15个,四星级、五星级“农家茶馆”30个,建成1-2个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茶馆(楼)。示范茶馆。

(六)制茶工艺应用更加广泛。茶叶综合利用率提高到20%以上,全市茶饮料占全国茶饮料行业的25%以上。

(七)茶叶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已培养茶企业领导者40名、茶馆行业管理带头人30名,确保各级茶叶专家、品茶师的数量始终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杭州各高校培养的茶专业人才逐渐增多。

(八)茶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努力普及茶叶消费、科学饮茶,人均年茶叶消费量达到1200克左右。

(九)茶都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建立传播广、影响力强的“中国茶都网”。

三、重点建设任务

(一)推进茶叶基地建设。重点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精品园区”、“国家标准化园区”等项目,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水平,推动杭州茶产业整体优化。要确保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稳定增长,重点在优化布局、技术创新、培育产业实体、提升名茶品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重点引导茶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基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在主要产茶区、县(市)建设20个茶叶特色精品园区,总面积1.5万亩。保护西湖龙井种群种、九坑种群种等种质资源,扩大优质无性系茶园面积,创新植保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实现茶叶生产基地化、低碳化、生态清洁,推动杭州茶叶生产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加强茶叶优质源头建设,重点建设有机茶产品基地达到8万亩以上,所有茶叶基地均通过无公害认证,大力实施“肥药双控”工程、建立茶叶产品追溯体系,确保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

(二)推进茶叶市场建设。加快“三个中心”建设,即拓展茶叶产品销售渠道,成为规范有序的国际茶叶拍卖中心;加强茶叶产品综合指数预测,组建权威茶叶指数发布中心;创新茶产品营销模式,建立茶都茶产品网上销售中心。有效整合、改造、升级现有市场资源,形成西湖区转塘镇“西湖国际茶叶博览城”、余杭区仙林镇“江南茶叶市场”、现代茶城三大知名茶品交易中心以市场为龙头,“千岛湖茶叶市场”等中小市场为补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交错发展、购销繁荣。各区要结合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和提升,打造集采购、购物、旅游、食、住、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特色街区。江干区要发挥凯旋路优势,启动“中华御茶街”建设,集名茶、名楼、名品、名企于一体,集产品销售、拍卖交易、产品研发、检验检测,将其建成杭州茶都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市民和中外游客消费茶叶、开展重要茶活动的场所。

(三)推进茶产业展览建设。着力办好三大茶产业重点展会,力争在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行业引领性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扩大杭州茶都的对外影响力。一是每年春季成功举办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形成联系杭州各县区、主题鲜明、亲民的茶文化节庆品牌。二是办好国际茶产业大会暨茶产品交易会,并长期落户杭州,力争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茶产业会议。通过这个平台,国内外茶企业、品牌、茶行业精英齐聚杭州,促进中国茶文化、茶产业与世界茶文化、茶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三是办好两年一度的中日韩茶文化交流大会,以茶为纽带,扩大参与范围到杭州国际友城,促进杭州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姐妹城市。发展。同时,培育一批善于创意策划、市场运作、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品牌展览企业,形成1-2家管理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的茶产业龙头展览企业。每年适时组团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产业博览会、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茶品牌推介会等茶叶活动,彰显杭州茶产业发展和茶都建设成果。

(四)推进西湖龙井茶品牌建设。要进一步树立西湖龙井茶全国最高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和杭州茶都品牌地位,继续落实茶树生态环境、龙井群品种资源保护措施,手工炒茶工艺,坚持推广“优质西湖龙井茶”品牌、专卖店销售、产品质量追溯、统一新闻发布等有效做法。借助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的契机,制定证明商标管理和使用办法,保护西湖龙井茶的特殊知识产权。借鉴国际知名品牌的分级管理模式,设定西湖龙井茶主产地名称,通过具体产地名称和母子商标提升品牌影响力,维护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形象。推动西湖龙井产区细分、等级调整和品牌差异化,修订完善《西湖龙井茶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专卖店设立和跟踪检验,确保产品销售质量。加大西湖龙井茶质量标准建设和品牌监管力度,成立市级“西湖龙井茶产业协会”,统一实施品牌保护、建设和发展。大力实施区域茶叶品牌资源整合,推出以西湖龙井茶为龙头的杭州“十大名茶”组合,将其培育成为知名的、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加强茶叶品牌营销管理,推广茶叶产品商标注册、QS认证、产品质量追溯等管理方式,规范营销秩序。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一批有信誉、有规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力争有6-8家龙头企业跻身全国茶企业百强行列。 8家企业商标成为国家级“驰名商标”,30家企业商标成为省级“著名商标”。

(五)推进茶馆(建筑)业建设。将茶馆(建筑)业作为杭州弘扬“茶国饮”、弘扬茶文化的主阵地。在原有基础上,围绕杭州特色,实施茶馆(建筑)产业整体提升工程。科学布局城市茶馆、主题茶馆、乡村茶馆三大系列,明确各自的区域范围、功能定位、经营特色,区分高、中、低档次,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建立健全杭州市茶馆行业标准化体系,力争将我市制定的《茶馆行业质量评价标准》升级为省级、国家标准。依据《茶馆行业质量评价标准》,杭州在茶馆行业中率先实施茶馆星级评定,使高星级茶馆数量居全国茶馆行业领先地位。在茶馆(楼)功能上寻求多元化、综合性发展道路,集品茶、餐饮、休闲娱乐、社交、信息交流、茶文化传播和审美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大力培育茶馆(楼)知名品牌,在杭州市区建设1-2个模式创新、影响力更大、受众更广的示范茶馆。将西湖龙井茶产区的“农家茶馆”打造成乡村品茶休闲体验示范区。加强各类茶艺师、品茶师的专业培训,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培养一支与杭州茶馆(建筑)产业提升相适应、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茶艺师、品茶师队伍。各区县(市)要建设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特色茶馆,推动茶馆产业向基层延伸。重要农村集镇要新建或改造一批乡村茶馆,城市社区重点发展适合大众消费的茶馆。满足群众需求的特色茶馆。

(六)推进茶叶科技建设。充分利用杭州科技人才优势,组织专家对名优茶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加工制造技术、茶叶品质提升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研究,建立茶苗繁育基地、示范基地。并开展示范推广,走出一条保护-传承-创新-提升之路,增强茶科技活力。利用龙井茶等名茶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发展茶叶深加工、夏秋茶利用、茶保健品、茶食品、茶日用品等、茶具等,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构建“杭州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茶产业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开展技术合作。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界限。核心技术。积极支持杭州茶饮料研发企业做大做强茶饮料产业,打造品牌,引领全国茶饮料发展。

(七)推进茶旅游建设。充分发挥茶园生态优势,规划建设一批茶旅游休闲生态园、茶文化园、茶博览园,形成有规模、有品位、大众化的茶旅游特色园区。依托自然景观、人文内涵、生态茶园、茶文化村,重点打造三大精品茶旅游休闲线路,推出茶文化主题旅游产品:一是着力打造西湖龙井茶文化——以西湖申遗成功为契机,打造主题旅游品牌。机遇是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主轴,整合茶叶博物馆、芝巴克御茶园、老龙井寺、原龙井山园林、周边茶园、茶文化村等资源,打造“西域茶园”。 “湖水、龙井茶”成为中外游客的热门选择。我最喜欢杭州;二是重点打造景山优质茶文化旅游线,推出“陆羽写经之地、日本茶道源头”的余杭景山茶旅游品牌。三是着力打造千岛湖优质茶旅游线路,打响淳安茶生态游、观光游、养生游品牌。策划推出让中外游客共同参与的茶文化深度体验活动,进一步举办“茶文化与美食”——杭州茶宴(茶点)国际品鉴周,打造“品茶茶艺”杭州茶文化旅游产品特色“游城品西湖茶宴”;举办“茶文化交流”——中外茶艺交流活动,为日本、韩国、台湾等海内外茶爱好者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举办“茶文化体验”——了解中国茶系列活动,让中外茶爱好者游客可以直接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魅力和乐趣。有关区县(市)要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一批独具特色、吸引游客的乡村茶休闲旅游体验点,推出系列茶文化旅游线路,让杭州重要产茶区名声大噪。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目的地;将茶旅游休闲体验拓展至杭州以外的绍兴、湖州、苏州、黄山等地,形成长三角高品质茶文化旅游格局。

(八)推进茶文化建设。利用市茶学研究会网络优势,组织收集整理有历史价值的茶文化片段,重点挖掘和研究唐宋茶文化各历史阶段、源流等。杭州茶叶的现状、发展与市场.对茶产业、茶器具、茶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编着出版了《杭州茶文化发展史》。宣传文化部门要组织专家、作家、摄影家等,创作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体现茶都内涵的影视剧、图书作品。加强茶文化窗口建设,重点实施中国茶博物馆三期建设,把茶博物馆打造成最具品位、影响力的茶文化宣传阵地。加强茶艺、茶道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将杭州打造成为高水平茶艺人才培养基地。规范茶艺、茶道礼仪演示的标准和程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杭州茶艺队伍,实施常态化表演。建立全国茶文化、茶艺术产品和优秀涉茶论文征集平台,收集各地茶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最新成果,牵头组织竞赛。

(九)推进茶叶推广阵地建设。启动“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系列行动计划,普及茶知识,营造健康饮茶的大众氛围,扩大茶消费群体,深入推进“茶国饮”扎根于人民心中。设立“全国饮茶日”,以杭州为龙头,各地联盟联动,打造特色活动。以免费御街名茶品尝点、全国饮茶日活动、中小学生茶练习基地为平台,市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体验中国乃至世界名茶。充分发挥主要媒体宣传战线作用,建立“中国茶城网”;打造“茶城”特别版,推出“茶城”特别节目;加强在国内外重要茶文化宣传平台上杭州“中国茶城”的宣传推广,使杭州成为茶文化推广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在杭州各大广场、交通要道、酒店、大型商场等处免费设置茶城广告或标志性雕塑,营造浓厚的“中国茶城”氛围。杭州茶文化研究会要努力办好《茶城》刊物,成为广大茶人的精神家园。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形成推进“茶都杭州”建设的共识。确立“茶城杭州”新发展目标,是杭州建设国际重要风景旅游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品质生活之城、东方休闲之都的重要平台,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平台。服务业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弘扬“茶国饮”、“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作出新的贡献。

(二)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原杭州市“杭州茶城”工作协调委员会重组为杭州市“杭州茶城”工作推进委员会,市长邵占伟任主任,副市长张建廷,杭州茶城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徐宏道。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于荣仁担任副主任,各相关部门均为会员单位。各区、县(市)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依靠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的密切配合,分解落实“杭州茶都”各项规划建设任务。各茶协会要在推动茶都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级茶学研究会要以“杭州茶都”建设为主要工作,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发挥统筹协调、深入研究、宣传推广的综合作用,还有联络沟通的作用。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杭州茶都”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推进工作。各区、县(市)要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给予重点支持,并出台管理和使用办法。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和引导作用,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健全推进建设的激励机制。茶都。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民营科技企业等新型产业组织参与茶都重大科技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科技项目。要注重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茶叶企业上市融资。

(四)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级”茶行业组织的战略合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杭州八家“国家级”茶行业组织人才优秀、实力雄厚,是杭州推进茶城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支撑。从促进茶都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与“全国性”茶行业组织的合作框架,丰富合作内容,建立专家名录,拓展合作领域、渠道和方式。整合科技资源、人才优势、市场营销网络等,真正建立有效、有前景的战略合作机制。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2011 年11 月29 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