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714次
文/秦牧
有人想编一本关于酒的文化的书,问我要稿子。我非常感谢你。而且有人想编一本关于茶文化的书,找我要稿子,我也会欣然接受。这并不是因为我要“抑酒促茶”,而是因为我是一个饮酒的门外汉,我知道喝茶的秘密。
不仅有话要说,还觉得有义务介绍一下。为什么?因为我的家乡潮汕一带,品茶的风气最盛,真的可以用“吾乡茶事天下第一”来形容。我就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长大的,自然对品茶有所了解。关于潮汕茶的兴盛,
你可以从下面的一系列故事中看出端倪: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因为喝茶而失去一切的传说。当一个乞丐去一个大房子乞讨时,他要的是一杯好茶,而不是钱或米饭。主人是品茶高手,所以请人送了一杯好茶上门。乞丐尝了尝,说:“这只是一种很普通的茶。
”主人吓了一跳,马上叫妻子泡一杯最好的茶,送了出去。喝完之后,乞丐评论道:“这个挺好的,不过还是只有二等。并问沏茶的是不是一位姓何的女士。
大师听了更加惊讶,亲自上门迎接。经过盘问,他才知道这个乞丐原来很有钱,由于爱好上等岩茶(旧社会最好的茶叶,有的卖100多两银子),渐渐没落,妻子也分居了。现在他是一个乞丐。
我身上还有一个旧茶壶。那个女人恰好是现在的主人的妻子。大师惊呆了,只是盯着乞丐飘走.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制茶师对水质的鉴定。一个善于品茶的老婆婆命令儿子去某地的山泉打水,泡功夫茶。因为儿子太远,就去附近朋友家聊了聊,顺便带回来一瓶自来水。谁知泡好茶后,老婆婆尝了尝。
他立刻笑着骂:“小孩子欺骗老人。这不是山泉,只是自来水。”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和茶交朋友。有个潮汕人去外地出差,钱包丢了。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在河边溜达,正巧看见几个人在品“功夫茶”。他上前搭讪,要了一杯茶,和那些老乡聊起了茶经。这些马上被引用为谐音,
在询问了他的困难后,他们捐钱互相帮助,并交了新朋友。
第四个故事是嘲笑不会喝茶的人。一个男人买了好茶回家,让老婆“泡茶”。老婆是外地嫁过来的,不懂喝茶,就把茶煮得像针盘一样。男子大怒,动手打了起来。噪音惊动了邻居,一位老妇人过来安慰她。
我抓了一把煮好的茶叶放进嘴里,嚼了几下,说:“不是没事吗?”只是没有盐而已。”男人听到这里才知道,世界上还有第二个人不知道怎么喝茶。他忍不住笑了,一场风波平息了。
第五个故事是关于品茶师舌头的敏感。十年动乱前,连续几年,广州的福建茶叶公司每年都会请一批爱茶人士品尝各种名茶。泡茶的人不仅会泡茶,还会品茶。
他们受雇于茶叶公司来评定茶叶的等级。一杯茶只要抿一小口,就能知道是哪一类茶。如果乌龙茶、龙井、普洱等两三种茶一起泡,也能分辨出来。这些茶师,
总的来说,过去出生在潮汕地区的士绅和商人的子女,已经陷入了贫困,他们靠那种奇妙的舌头生活。
……
像这样品茶的故事,潮汕各地都有。我本来可以多写几个的,但是我没有必要。仅仅是其中的几个就足以体现我们家乡品茶的盛况。
除了品茶故事,还有很多和茶有关的谚语,比如“三饮四逛两人”(最好是三个人喝茶,四个人喝酒,两个人一起逛),“无褐色”(比如事情做得不漂亮),“收个茶礼”(收个结婚嫁妆)等等。
如果有人认为关注茶的只是有钱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汕头,小作坊和小摊的工人在路边泡功夫茶是很常见的。农民工有空的时候,经常几个人围在喝功夫茶甚至上山摘水果的农民身边。在路边的亭子休息时,他们还会拿出水壶茶具。
烧水泡茶。曾几何时,在潮州城,虽然不缺井水和自来水,却有卖制茶山水的商贩。有一次我们去汕头看戏,女主人居然在台前用小土灶生火烧水,还邀请我们喝茶,让我觉得太不习惯,太尴尬了。
委托人办事的地方,送的礼物往往是茶叶。在茶店,买茶其实是以“一泡”(四分之一一两)为单位的,在全国范围内就更有意思了。
潮州人即使在宴会上也不停地喝茶。不是饭前饭后,而是几道菜后,带一盘茶,然后,再多上几道菜,再喝。饭前饭后喝茶不在话下。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为“贾宝玉在翠庵饮茶”。据说妙玉请了黛玉和宝钗喝茶。所用茶具古色古香,刻有篆书。泡茶用的水是过去储存的“梅花上的雪”。
宝玉跟着进来喝茶,妙玉也对宝玉说:“一杯是滋味,两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是饮牛骡。”这次我把品茶的全过程写的很详细。潮汕人喝功夫茶,可以说是再现了这个过程。末了是“遵纪守法”和“循古法制”。
除了喝茶不局限于几杯,而是不断的冲,不断的“品”,其他的场景从《红楼梦》这一章也能大致看出。
潮汕功夫茶对茶具、水、茶、冲泡方法都很讲究。
茶具包括一个壶(茶壶)、一个茶杯和一个茶池。茶壶是红土做的,一个小红柿那么大,杯子是瓷的,杯壁极薄。茶池的形状像一个鼓,由瓷器制成。它由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作为“鼓身”的圆锅组成。圆盘上有几个小眼睛。
泡茶后,壶盖上加热的水可以自然流入“茶池”。“茶池”是用来倾倒剩余的茶叶和茶渣的。
最标准的泡茶方法就是所谓的“十法”,即后火、虾须水(淡水)、采茶、灌茶、热杯、火锅(壶)、高冲、低倒、覆沫(用壶盖擦掉浮在水面上的杂质泡沫)、顶喷。泡茶要高倒低倒,烧开的壶口要高于壶身。
让茶有香味。倒茶时壶嘴要紧贴杯面,这样茶香才不会飘逸。倒茶时还有两句谚语,叫做“关公登城”和“韩信点兵”。这是在三个杯子上倒茶的时候(一个标准茶具,一个茶壶三个小杯子)。
不能倒满一杯再倒第二杯,而是像《关公巡城记》一样,不停地在杯子上画圈,让三杯的茶浓度大致相同。所谓“韩信点兵”,就是茶壶里存的最后几滴茶。因为是精华,只撒一杯不合适。
而是要把几滴“均匀”地分到每个杯子里,避免喝的人和喝的人之间的差异。一般品功夫茶的人自然不会注意这一点,而是按照最讲究的来做。
功夫茶,因为小茶壶里的茶叶几乎是满的,所以这样泡出来的茶,尤其是第一次或第二次,颜色很深,浓度可想而知。不要小看这个小玻璃。有些外国人不习惯喝酒。他们只喝了两三杯,却兴奋得彻夜难眠。
这让人们想起了古代人们发现咖啡的故事。非洲人看到吞了咖啡的羊,彻夜不眠,跟踪寻找,终于找到了咖啡。
善于品茶的人,能慢慢品出这么好的一杯茶,仿佛有一股云底风在腋下的趣味。
制作功夫茶所用的茶叶不是龙井、碧螺春等未发酵的绿茶,也不是滇红、祁宏等全发酵的红茶,而是以福建为主产的半发酵乌龙茶(铁观音、罗汉、水仙、一枝春)。乌龙茶确实有独特的味道。
虽然各种名茶都善于博弈,我们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褒贬,但我们也要知道,半发酵乌龙茶是在绿茶和红茶发明多年后才兴盛起来的一种茶。英语中有刘飞这个词作为乌龙茶的特定称谓。顶级乌龙茶,
一斤茶芽三万,贵。现在“极品铁观音”之类的价格也可以和一级龙井媲美了。随着潮州人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品尝功夫茶的时尚也传到了海外。像铁观音这样的名茶在国外总是供不应求。潮州享有繁荣的品茶风格。
而名茶产于福建,只是近几年当地才开始出产好茶,比如“凤凰单枞”,这是很受欢迎的新秀。
茶、咖啡和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如果算上可乐,果汁之类的,饮料就很多了!不过我觉得大部分饮料,经常喝,会让人觉得“累”,但是好茶每天都不无聊。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和发源地。
世界各地对茶的称谓不是茶就是茶,是对中国茶的称谓音译的结果。茶是金字塔的对等物,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古老。因此,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已经从茶,茶,茶,
从唐朝改名为茶,已经很久了。在古代,茶是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见其与生活的关系之大。从唐代陆羽的《茶经》,到清代陆延灿的《续茶经》,一千多年来,有关茶的专书不断涌现。
虽然不能说辽阔,但也是巨大的。只有中国有这么深厚的茶文化,才会有潮州这么浓厚的影响普通劳动者的品茶习惯。至于潮州人为什么特别注重品茶,什么“千里”通“经脉在此”,
是否与宋朝南迁有关,目前还不清楚。真希望能看一本这方面的文史专著。
我在家一般不喝功夫茶,因为我属于傻子驴那一辈,喜欢大杯喝。一直喝那个小杯太麻烦了。就算是上好的茶,我也是泡在大茶壶里,冲进玻璃杯里,捧在手里,在花丛前悠闲地喝着。
这也自有一番乐趣。如果是对着海上明月或者是山间松涛,或者在西湖之滨,或者趵突泉畔,一杯好茶在手,更觉香味隽永,逸兴遄飞。但是即使我不是潮州功夫茶的迷恋者,而仅仅是偶一试饮的茶客,
但我深信饮食是文化的一支。对于潮汕的这一品茶风习,我是本着浓厚的兴趣来观察它,怀着幽默的心情来描绘它的。
1989年10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功夫茶具使用方法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功夫茶具使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功夫茶茶具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功夫茶茶具图片的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玻璃功夫茶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玻璃功夫茶具的解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功夫茶的种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功夫茶的种类的解答,…